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刘邦走进汉高祖的一生


Warning: strpos(): Empty needle in /www/wwwroot/daoh.cn/wordpress/wp-content/themes/onenav/inc/inc.php on line 2602

近几年很多学者都在为项羽“伟岸”形象平反,不耻刘邦的“出尔反尔”等行径。毛主席就对刘邦非常佩服,曾经说过:“刘邦是封建社会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。”

我认为还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来评价历史人物:

1. 关于“信”的问题,孔子说过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小人哉!”“信”虽然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,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小节,而是要“惟义所在”,当时天下苦秦久已,义军四起,民不聊生,谁能够许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,谁就应该入主中原。

2. 懂得虚己。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,刘邦和项羽作战,败多胜少,但最终胜利的却是刘邦。不能信人,不会用人,是项羽输给刘邦的重要原因。刘邦在陈平的帮助下略施反间计,就使得项羽对范增产生了严重的怀疑。得知自己被怀疑后,范增只能愤怒地说道,“天下大事定矣,君王自为之,愿乞骸骨”。

3. 秦朝灭亡之后,项羽拒绝拿下关中地区,错失王霸之业,理由却是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”不久后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模仿西周时期分封土地,但项羽在分封过程中,没有做到公平公正,功劳大的封地小,跟他个人关系好的得好处更大等等,这类现象不一而足,都突显了项羽的格局太低,只顾眼前,缺乏战略思维。

刘邦早年不喜劳作,确有游手好闲之嫌,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,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,与人友善,喜欢施舍,善交游,为人大度,心胸豁达,素有大志,能仗义行事,勇于承担责任、克服困难,有领导才能,每有征战常常亲征,能够使将领和士卒信服。成功在于“能斗智时决不斗力”,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,具有高超的用人、驭人的领导能力,并且有着与天下同利的宏大胸怀。

刘邦的成功:善于倾听,善于用人,能够信任和授权别人。成功是偶然发生的,刘邦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结局到底会如何,只是事既然发生了、做了、那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做好,前半生命运风尘仆仆、颠沛流离,他也几经波折不知命运到底会怎样,只能是在“不确定中【尽人事听天命】”。真正的成功就是活着和发展。不求小义和愚义,要成事,就要借助【道家“道”的智慧】,随【道】而变且行。依据“道”的智慧才能把事情和局势看的清、看的远、看的广、看的深。张良和韩信都是深谙道家变化思想的,思想谋略认识上看的通透,而刘邦恰好是一个善知的人,善于倾听和善于辨别权衡的人、并且善于听取和做出决策的人,不武断专行、刚愎自用,所以能成事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。要有战略目光,同时也要知道变化的时势和相应术的灵活变通。

刘邦“混”过社会,对社会的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,百姓的生活情境,他或多或少都会心知肚明。他有江湖的侠气和对兄弟的义气,而且他的接地气,确实能让很多普通人更容易和他建立一些比较稳固的关系。

刘邦会看人,并敢于用人,给手下的人,能带来信任感,正所谓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说明他的疑心并不重,他会先选择相信身边的人,并给跟随他的人合适的权力,让他身边的人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最大价值!

刘邦敢于正视自己,在他面对强大的对手时,他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弱势,并能做到听取手下的合理建议!

刘邦的心里承受能力极强,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!在面对家人被威胁和自己受伤的窘境下,他能顾全大局,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,说明他掌控自我情绪的能力也很强,这或许也为他作为一国之主奠定了基础。有人会说,刘邦太狠,关键时刻,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。然而,我却认为,他可以收放自如,他并不纠结于儿女情长,而且在后来,他认定自己看重的儿子刘如意很像他,说明他还是在考虑着以后怎么用人,谁能成就江山社稷。

这或许就是一位英雄人物的格局!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